寡糖学院

壳寡糖在人体中的吸收状况

发布时间:2014-06-23 16:43:46

   哺乳动物产生的内源性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主要是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限制于α-1,4糖苷键,而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不能分解或分解能力较弱。壳寡糖是由N-乙酰-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寡糖,不能被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消化酶降解,但是壳寡糖的水溶性大于99%。根据国外相关文献的报道,我们可以推测,壳寡糖在体内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而其吸收的方式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小肠上皮细胞的间隙进入体内,从而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其生理功能。

  通过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观察证明,壳寡糖随着分子量的升高,吸收的效率降低。并且观察到分子量为3.8KDa的壳寡糖比分子量为230KDa的可溶性壳聚糖吸收效率提高了23~25倍 。研究发现壳寡糖的吸收与壳寡糖分子量紧密相关,分子量越大的壳寡糖穿过上皮细胞间隙时越困难。

  壳寡糖口服后很快进入血液,并且血液中监测壳寡糖的量在1小时内即可达到最高值。而对于可溶性壳聚糖来说,由于其分子量要高于壳寡糖分子,因此在血液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血药浓度要小于壳寡糖,并且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也比壳寡糖要有所推后。壳寡糖进入体内后迅速进入各个器官中,其中在肝脏中的浓度较其他组织中要高。在肾脏,脾 脏,肺,淋巴等器官中也都发现有壳寡糖的分布。这也是壳寡糖在机体内产生诸多的生理活性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