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糖学院

褐藻寡糖复合肥在水稻种植中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5-02-21 08:56:26

近年来,化肥过量施用引发的土壤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减量化肥配施褐藻寡糖、螯合锌及活性硅等增效元素对高山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5种处理:不施肥(CK)、常规复合肥(T1,N15-P15-K15)、减量复合肥+褐藻寡糖+螯合锌+活性硅(T2,N22-P8-K10褐硅锌)、减量复合肥(T3,N22-P8-K10)及高量复合肥(T4,N25-P10-K16),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元素的T2处理在水稻关键性状及产量上表现最优,具体效果如下:  

提升生长性能

株高T2处理株高达89.93 cm,较CK、T1、T3、T4分别提高21.42%、9.49%、5.22%和11.48%,表明褐藻寡糖等元素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显著增强了植株生长势。  

穗长:T2穗长(23.87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提升5.73%,表明增效元素可优化穗部发育,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分蘖数与穗粒数:T2分蘖数较CK提高11.89%,穗粒数达最大值(157.13粒/穗),较CK提升11.28%。分蘖数与穗粒数的增加直接关联有效穗数和单穗产量,为高产奠定基础。  

提升籽粒品质与产量

千粒重:T2千粒重为27.84 g,较CK提高3.88%,说明增效元素促进籽粒灌浆,提升稻米饱满度。  

产量:T2产量达8794.85 kg/hm²,较CK、T1、T3、T4分别增产41.32%、17.34%、6.73%和14.68%,综合增幅显著。其高产主因在于多指标协同优化:株高与分蘖数增加扩大了光合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提升强化了籽粒产量形成。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增效机制解析

褐藻寡糖: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如促进根系生长素合成),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肥效。 从而增加亩产。

螯合锌:以高效螯合态补充锌元素,提升叶片SPAD值及光合速率,促进糖分积累与籽粒形成。  

活性硅:增强细胞壁机械强度,提高抗逆性(如抗旱、抗倒伏),同时调节氮磷钾平衡吸收,减少养分流失。  

实践意义

在化肥减量30%的条件下,添加褐藻寡糖、螯合锌及活性硅的复合肥仍能实现显著增产,体现了“减量增效”的可行性。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增效元素配比,结合区域土壤特性推广,助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褐藻寡糖复合肥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显著优化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为化肥减施背景下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创新方案。

 

源自《不同配方复合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声明:上述转载或引用文章的内容,仅用于学习和研究为目的,如有不符,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