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的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痴呆症已成为危及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病因,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脑卒中。目前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有600万人,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新发病约180万人,死亡105.6万人,发病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AD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关AD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多种假说,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假说是最被认可的假说之一。
在大脑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镶嵌着一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这种蛋白质可以被三种酶分解,分别为α、β和γ-分泌酶。正常的生理条件下,APP被α-分泌酶分解得到的APP碎片很容易在脑中分解。但在病理条件下,APP被β和γ分泌酶酶解而产生较长的Aβ片段,如(Aβ42),这种Aβ片段很难分解,具有很强的聚集性,大量的Aβ形成高聚集态的淀粉样蛋白纤丝,从而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进而形成细胞外老年斑。基于Aβ的神经毒性可能是导致AD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用于Aβ或其纤丝生成的药物可称之为“治本”的方法,因此,Aβ作为一个重要的分子靶点,已经成为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图1、 APP的分解过程
图2 、Aβ的形成过程